江城记

2020-08-10 15:42 阅读(?)评论(0)

江城记


7日,受C委员会指派,莅江城。

江城,九省通衢,最近一次到这个地方,已过去大约两年,准确的时间已经想不起,具体的场景也有些模糊,而留下的印象也隐隐约约的只剩下了大概,然始终还能萦绕于心的,还是1200多年前,青莲居士流放夜郎途经江城顺游黄鹤楼时,写下的那首豪气而又颇有几分伤情的感怀诗《与史郎中聆听黄鹤楼上吹笛》,“一为迁客去长沙,西望长安不见家。黄鹤楼中吹玉笛,江城五月落梅花”。

五月不可能落梅花,青莲居士如此予以描述的根本目的,应当是为了反衬自己对贬谪异地、前途渺茫而顿生出的惆怅落魄心境,而这于我,虽非相反但却也完全不同,是在惴惴中夹带着几分希冀与渴望而踏上这段行程的。最初,C委的G老师告诉我,要我去一趟江城,或许内心深处先天的恐惧还未消散,故而未敢冒然答应;两天后,D老师又给我电话,再一次明确江城和蓉城一样,都是低风险地区,再加上我这两天也特别地留意了一下江城,于是才欣然地答应了这次任务。

或许因为疫情所致,到江城的航班班次尚未完全恢复,故而比往前大大的减少,但空客A340-300还是座无虚席。一下飞机,就很快地与接待方取得了联系,应当说还是非常地顺利。

由于接待方准备得比较充分,江城,这个见证过新冠的城市,一个有着深厚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城市,再一次给我留下了非常良好的印象。“晴川历历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鹉洲”,怪不得青莲居士在“眼前有景道不得”的同时,也不得不感叹于“崔颢题诗在上头”了,而现如今,在汉江两岸巨大的灯光秀映射下,在各楼堂宾馆、生活小区如满天繁星般的霓虹灯光照耀下,闪烁旖旎,流光溢彩,充满着中国城市一以贯之的生机与活力。

在回到酒店的路上,与接我的小陈闲聊,也感受到了江城人民“纸船明烛照天烧”的大无畏气概。在中央政府坚决果断的决策下,在全国人民的八方支援下,江城人民在经历了最初的两周混乱和惶恐之后迅速地镇定了下来,很多单位、个人都纷纷走上街头、走进社区,开始了奋起自救,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与病毒作斗争,终于有效地遏制住了这场可能给华夏人民带来的又一场深重、巨大的灾难!

今天,江城的街头巷尾,人流或许没有过去那样熙熙,交通也或许比过去更加地顺畅,但差不多还是三三两两,川流不息;虽然大家都还习惯性地戴着口罩,进出大门也还规规矩矩地测量着体温;除非是在有限的可控环境,多数时候,在公众场合,人们还是自觉地响应着“分餐制吃独食”的呼吁,人与人之间也保持着相当的距离,机场内座椅也清晰地标识着“请间隔就座,此座位不坐人”的醒目标识。但从交流中也发现,江城的人们,显然地已经心气平和、心情怡然,已经完全地融入到了城市生活的正常轨道。当我们的车经过张之洞博物馆,登上张公堤,路过知音广场,来到繁花点缀的护堤,映入我们眼帘的,是在这个华丽的城市空隙,矗立着的几幢被葱茏绿树环绕的“古色”小院,也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——伯牙子期琴断处,如今谓之曰“琴断口”的一个地方,第一感觉就是回到了从前。短暂的诧异,却又豁然开朗起来,这不就是新时代的桃园胜境?一个未来的网红打卡胜地,而我们此行,或许就是来“打前站”的!

匆忙的行程,很快就结束,江城给我的映象也时常挥之不去。作为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城市,一个有着顽强生命力的城市,渡尽劫波今犹在,相逢紧握向辉煌。江城,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。

  最后修改于 2020-08-10 16:17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上一篇: 谢某君鸡汤文 下一篇:读书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